洞烛其奸的成语故事
拼音 dòng zhú qí jiān
基本解释 洞烛:洞察;洞悉。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力强;看问题敏锐。
出处 《明史 董传策传》:“(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洞烛其奸的典故
明朝嘉靖时期,奸相严嵩专权,朝廷里尽是他的党羽,这些人上下勾结、狼狈为奸。松江府华亭县董传策上书弹劾严嵩,希望嘉靖皇帝洞烛其奸,消除朋党。昏庸的嘉靖听不进忠言,将董传策打入大牢,发配云南。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遗物忘形 | 宋·秦观《心说》:“目无外视,耳无外听,遗物忘形,在我而已。” |
| 沉痼自若 | 《宋史·赵与懽》:“第言端平以来,窜脏吏,禁包苴,戒奔竟,戢横敛,而风俗沉痼自若。” |
| 罪该万死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娘娘道此怪物,不可容留,随命侍者领去,弃之沟渎。婢子罪该万死。” |
| 飞升腾实 | |
| 甘心首疾 | 《诗经·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 后发制人 | 荀况《荀子 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
| 登峰造极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
| 倒悬之苦 | 《元史 外夷传》:“群生愁叹,四民废业,贫者弃子以偷生,富者鬻产而应役,倒悬之苦,日甚一日。” |
|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 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 应弦而倒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