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来之食的成语故事
拼音 jiē lái zhī shí
基本解释 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嗟来之食的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
有一位名叫黔敖的贵族奴隶主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穷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天,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用袖子遮着脸,拖着一双破鞋子,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傲慢地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于路旁。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拔群出萃 | 《晋书 夏侯湛传》:“弱年而入公朝,蒙蔽而当显举,进不能拔群出萃,却不能抗排当世。 |
| 味如嚼蜡 | 《楞严经》第八卷:“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 |
| 悲观主义 |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投降主义根源于民族失败主义,即民族悲观主义。” |
| 心仪已久 | 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 |
| 胸有丘壑 | 唐 厉霆《大有诗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 |
| 思绪万千 | |
| 无能为役 | 《左传·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
| 狡焉思启 | 《左传·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 |
| 各行其志 | 《北史·宇文孝伯传》:“尉迟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徙必不免祸,奈何?’孝伯曰:‘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臣为子,知欲何之!且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将焉逃死?足下若为身计,宜远之。’于是各行其志。” |
| 除邪去害 |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长国姑除邪去害,保忠良重镇关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