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尽力的成语故事
拼音 jìn xīn jìn lì
基本解释 指费尽心力。
出处 《晋书 王坦之传》:“且受遇先帝,绸缪缱绻,并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
尽心尽力的典故
东晋时期,王坦之和谢安二人共同辅佐年幼的皇帝。王坦之升为中书令,兼任徐兖二州刺史,镇守广陵。他在赴任时上一道表章,劝导小皇帝,朝中大小事务要与谢安、桓冲商量,说这两位大臣“志竭忠贞,尽心尽力,归诚陛下,以报先帝”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声名赫奕 | 宋·陆游《送襄阳郑帅唐老》诗:“声名赫奕动夫子,家世富贵连椒房。” |
| 音耗不绝 | 唐·张读《宣室志·计真》:“生留旬月,乃挈妻孥归青齐,自是李君音耗不绝。” |
| 蝇头微利 | 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
| 逖听远闻 | 唐 姚思廉《梁书 武帝纪中》:“庶以矜隐之念,昭被四方,逖听远闻,事均亲览。” |
| 笔下生花 | 《花城》1980年第7期:“你们这些笔下生花的文人墨客,调查只不过是为现成观点抓例子罢了。” |
| 富室豪家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回:“富室豪家,却言道压瘴犹嫌少。” |
| 众口之辩 | 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杂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因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 |
| 相喣以沫 | 晋·葛洪《抱朴子·诘鲍》:“俭以率物,以为美谈,所谓盗跖分财,取少为让,陆处之鱼,相喣以沫也。” |
| 文子同升 | 语出《论语·宪问》:“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
| 半痴不颠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歌重会珍珠衫》:“这婆子俐齿伶牙,能言快语,又半痴不颠的惯与丫环们打诨,所以上下都喜欢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