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良恭俭的成语故事


拼音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基本解释 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节制。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温良恭俭的典故

春秋时期,子禹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同心共胆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
骐骥困盐车 唐·胡曾《咏史诗·虞坂》:“未省孙阳身没后,几多骐骥困盐车。”
首尾相连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元年》:“黄巾来寇,融战败,走保都昌,时袁、曹、公孙首尾相连,融兵弱粮寡,孤立一隅,不与相通。”
泰山其颓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公不离婆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离波,秤不离砣。’”
鸡皮鹤发 唐玄宗《傀儡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天下承平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七回:“内无吴蜀东西之忧,外无南北边防之患,天下承平,甲兵不用。”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释,亦得超生去了。”
瞰亡往拜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鹪巢蚊睫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公曰:‘天下有极细乎?’晏子对曰:‘有。东海有虫,巢于睫,再乳再飞,而不为惊。臣婴不知其名,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