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的成语故事


拼音 kè jǐ fù lǐ

基本解释 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克己复礼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认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实行的方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弟子问怎样才能做到“仁”,孔子说:“克己复礼。”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往蹇来连 《周易·蹇》:“六四:往蹇来连。”
安心定志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二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识文谈字 明·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孩儿也,你是个识文谈字的人。”
害人不浅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5回:“即如今人凡遇小儿惊风,害人不浅。”
分外妖娆 毛泽东《沁园春·雪》词:“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学浅才疏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安居乐业 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收回成命 宋 郑兴裔《辞知庐州表》:“恭望皇帝陛下察臣之诚,鉴臣之拙,收回成命。”
壮志凌云 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
野史稗官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0回:“千秋莫道无金鉴,野史稗官话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