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的成语故事
拼音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
基本解释 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的典故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在颖阳一带打仗,由于没有后援,刘邦准备放弃敖山粮仓,找谋士郦食其商量。郦食其认为称王要依赖百姓,百姓又依赖粮食。要想赢得战争,必须占据敖仓,才能稳住军心。刘邦赞同并奋勇作战取得了胜利。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绠短绝泉 | 南朝 宋 谢灵运《陇西行》:“柱小倾大,绠短绝泉。” |
| 请君入瓮 | 唐 张鷟《朝野佥载 周兴》:“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
| 杀鸡哧猴 | |
| 兼容并蓄 | 明·方孝孺《复郑好义书》:“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 |
| 彩凤随鸦 | 明 汤显祖《紫钗记 哭收钗燕》:“终不然到嫁了人,那里有彩凤去随鸦,老鹮戏弹牙。” |
| 狗续貂尾 | 清·嬴宗季女《六月霜·张罗》:“杀人献媚,情甘狗续貂尾。” |
| 猴子救月 | 《法苑珠林·愚赣篇·杂痴部》:“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
| 匡其不逮 | 《晋书·武帝纪》:“择其能正色弼违,匡救不逮者,以兼此选。” |
| 厕身其间 | |
| 以羊易牛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