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哄而散的成语故事


拼音 yī hòng ér sàn

基本解释 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一哄而散的典故

清朝时杭州府仁和县财主袁凤宾的儿子袁绍芬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子哥儿,他生性好赌,与赌家沈七欠下272银圆,沈七去袁家讨债未果反挨痛打,于是在袁府门口服毒自尽,围观的人群纷纷冲进去哄抢贵重物品,等袁凤宾回家时早已一哄而散了。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观貌察色 《韩非子 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贯颐备戟
狗吃屎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3回:“待要走时,早已被叔宝一脚飞起,一个狗吃屎,跌倒在门边。”
猛虎添翼 《人民日报》1964.1.26:“一旦掌握了文化、科学技术的武器,就像猛虎添翼一般。”
挂肚牵肠 《白雪遗音·岭儿调·从别后》:“从别后……心儿里挂肚牵肠,废寝忘食。”
亹亹不厌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论》:“若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抚,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不厌。”
井底银瓶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断;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顾曲周郎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莺啼燕语 唐·皇甫冉《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