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窠臼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ù luò kē jiù

基本解释 窠臼:旧框框;老套子;现成格式。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也作“不落俗套”。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不落窠臼的典故

中秋夜,贾府在大观园中设团圆宴,众人散去后,林黛玉独自凭栏伤心流泪,史湘云来安慰她。两人转换话题,改对月吟诗联句,她们就大观园的建筑名称由来而发感慨,其中“凸碧山庄”与“凹晶溪馆”的取名不落窠臼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戳脊梁骨 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被人们当面无数次地训斥批判,也被人们背后无数次地戳脊梁骨。”
舒舒坦坦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8回:“你宝姐姐生来是个大方的人,头里他家这样好,他也一点儿不骄傲,后来他家坏了事,他也是舒舒坦坦的。”
连州比县 《陈书·高祖纪》:“自八纮九野,瓜剖豆分,窃帝偷王,连州比县。”
忘恩背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六回:“只见蒋舒叫曰:“吾已降了魏也!”佥大怒,厉声骂曰:“忘恩背义之贼,有何面目见天下人乎!”拨回马复与魏兵接战。”
大廷广众 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大廷广众,苟且安之,梦觉独居,胸弗谓是。”
正色立朝 《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轩輶之使 明·袁宏道《邑钱侯直指疏荐序》:“轩輶之使,旁午于道。”
枯槁之士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招士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力之士矜雅,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
绳枢瓮牖 《魏书·逸士传·李谧》:“绳枢瓮牖之室,华门圭窦之堂,尚不然矣。”
殉义忘生 唐·陈子昂《为苏宏晖谢表》:“臣等殉义忘生,报恩惟死,不任感激庆戴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