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叛亲离的成语故事
拼音 zhòng pàn qīn lí
基本解释 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陷于孤立;不得人心。叛:背叛;离:离开;背。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众叛亲离的典故
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州吁杀死他的哥哥卫桓公篡位,对内残暴统治,对外穷兵黩武。鲁隐公问大臣对公子州吁的看法,众仲认为公子州吁残暴狠毒,失去亲信的拥护,众叛亲离必定失败。后果然让石儒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守财奴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五回:“搁不住这班人都做了守财奴,年年只有入款,他却死搂着不放出来,不要把天下的钱,都辇到他家么。” |
| 书不尽言 | 《周易 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
| 间不容发 | 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
| 高谈剧论 | 宋·沈瀛《念奴娇》词:“尔汝忘形,高谈剧论,莫遣人来促。” |
| 反劳为逸 | 明·揭喧《兵经百篇·更字》:“我一战而人数应,误逸为劳;人数战而人数休,反劳为逸;逸则可作,劳则可败。” |
| 悬崖峭壁 | 唐 刘长卿《望龙山怀道士许法棱》:“悬崖绝壁几千丈,绿萝袅袅不可攀。” |
| 禁情割欲 | 汉 王充《论衡 本性》:“长大之后,禁情割欲,勉励为善矣。” |
| 覆水难收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 |
| 身先士卒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
| 祸首罪魁 | 明·郑若庸《玉玦记·索命》:“虽是虔婆杀我,娟奴是祸首罪魁,追了他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