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依样的成语故事
拼音 hú lú yī yàng
基本解释 依样画葫芦。比喻只是模仿,缺乏创造。
出处 清 周亮工《书影》第三卷:“工者不免优孟抵掌之诮,拙者至有葫芦依样之讥。”
葫芦依样的典故
宋朝初年,翰林学士陶谷自以为文笔高超、才能出众,想好好表现一下升职,他劝宋太祖重视文字工作。赵匡胤以为他的工作只是抄写而已,说是依样画葫芦。陶谷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在住处墙上题诗:“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被发详狂 |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之吴,乃被发详狂,跣足涂面,行乞于市。” |
| 搴旗斩馘 | 唐·陈子昂《为建安王誓众词》:“今日之伐,须如雷霆之震,虎豹之系,搴旗斩馘,扫孽除凶。” |
| 老而益壮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
| 衣锦夜行 | 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
| 披袍擐甲 | 元·无名氏《鞭打单雄信》第三折:“俺元帅遇难逢危,迭不的披袍擐甲。” |
| 牖中窥日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
| 身轻体健 | 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三折:“沿路上身轻体健,这搭儿筋乏力软。” |
| 炳烛之明 | 汉·刘向《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 长安道上 | 五代·无名氏《贺圣朝》词:“长安道上行客,依旧利深名切。” |
| 论功行封 | 《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