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蛇的成语故事


拼音 táng láng bǔ shé

基本解释 形容只要方法得当,敢于斗争,以弱制强。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螳螂捕蛇》:“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


螳螂捕蛇的典故

古时张某在山崖边路过,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在树丛中摆来摆去,尾巴把树枝都打断了,他仔细观察,一只小螳螂爬在巨蛇的头顶上,用一对刺刀般锋利的前腿抓着蛇的脑袋不放,任凭大蛇折腾也不松开,后来大蛇居然死去。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魂亡魄失 汉·杨雄《羽猎赋》:“魂亡魄失。”
时和岁丰 宋 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太宗皇帝每见时和岁丰,雨雪应时,辄喜不自胜,举酒以属群臣。”
粉骨碎身 唐 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兰孙道:‘相公、夫人正是重生父母,虽粉骨碎身,无可报答。’”
梁上君子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陈寔传》:“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方头不劣 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四折:“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劣。”
祸福相倚 先秦 李耳《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一毫不苟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断断是再来人,一毫不苟,一丝不挂,诚然而来,诚然而往。”
三寸金莲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九回:“只说那三寸金莲上那一双大红鞋,一看了便也要浑了。”
遇事掣肘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后来被贾总办晓得了,反说他有意霸持,遇事掣肘。”
东走西撞 《四游记·华光闹东岳庙》:“闻你不是好人,东走西撞,无事不为,今来我东岳庙则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