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皮不裹痴骨的成语故事
拼音 yán pí bù guǒ chī gǔ
基本解释 妍:美丽;痴:痴呆。美好的皮不包痴呆的骨头。比喻美好的外表定会有聪明的内心。
出处 《晋书·慕容超载记》:“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
妍皮不裹痴骨的典故
晋朝时期,慕容超自以诸父在东,担心被姚氏所用,就假装行乞。前秦人看不起他,只有姚绍认为他是个人才就要姚兴给他官位。姚兴召见他,慕容超故意隐匿自己的才华。姚兴十分鄙视他,对姚绍说:“自古说的‘妍皮不裹痴骨’,此话不真。”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琳琅触目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
| 执迷不醒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宝钗虽不言语,遇事试探,见他执迷不醒,只得暗中落泪。” |
| 声势赫奕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卷:“许氏三兄弟,都做了大官,虽然他不以富贵骄人,自然声势赫奕。” |
| 指古摘今 | 清·徐麟《长生殿序》:“稗畦洪先生以诗鸣长安,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无不心折。” |
| 狗吠之惊 |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中国无狗吠之惊,而外累于远方之备。” |
| 枕席过师 | 《汉书·赵充国传》:“治湟陿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十一也。” |
| 怡颜悦色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行者又道:‘汝等莫顺口儿答应,等我去了,你就不来奉承。看师父的,要怡颜悦色;养白马的,要水草调匀;假有一毫儿差了,照依这个样棍,与你们看看!’” |
| 跋来报往 | 语出《礼记 少仪》:“毋拔来,毋报往。”郑玄注:“报读为赴疾之赴,拨、赴皆疾也。” |
| 簪缨之族 | 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金粉世家、簪缨之族多如牛毛当不在话下。” |
| 分浅缘薄 |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身未到,心先到,分浅缘薄,有上梢没下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