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之好的成语故事
拼音 qín jìn zhī hǎo
基本解释 原指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两国家世代联姻。后泛指两性之间的联姻或婚配关系。
出处 元 乔梦符《两世姻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秦晋之好的典故
我国在春秋时期,处于诸侯割据的状态。共河上下,大江南北,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互相征伐,争夺霸权,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护各自的利益。他们彼此之间,时而联合,时而对抗,甚至发生战争。
当时的秦国地处今天的陕西、甘肃和四川的一部分地区,晋国地处今天的山西南部,是两个相邻的强国。两国既相争夺,又相利用。在那个时期,两个诸侯国或者两个大家族通婚联姻是表示友好联合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婚姻是带有政治性质的。秦晋两国的统治者之间,就出现过多次通婚联姻的事情。后来,“秦晋之好”逐渐发展为成语。但仅指两家结亲,不一定包含什么政治内容了。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批隙导窾 | 战国·宋·庄周《庄子·养生主》:“批大隙,导大窾。” |
和气致祥 |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
引咎自责 | 《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公卿各引咎自责。” |
男女老少 | 光未然《黄河大合唱 黄水谣》:“麦苗肥,稻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 |
射人先射马 | 唐 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
言从计行 | 《新唐书·李德裕传》:“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 |
南州冠冕 |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
方足圆颅 | 《陈书 高祖纪上》:“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足圆颅,万不遗一。” |
张甲李乙 | 汉·张奂《诫兄弟书》:“不自克责,反云张甲谤我,李乙怨我,我无是过,尔亦已矣。”三国·魏·曹操《与王修书》:“张甲李乙,尚犹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优之效也。” |
人寿年丰 | 南朝 梁 萧统《文选 潘岳<藉田赋>》:“宜其民和年登。”李善注引作“人和年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