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而不实的成语故事


拼音 huá ér bù shí

基本解释 华;同“花”;开花;实:结果实。光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里空虚;有名无实。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华而不实的典故

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到魏国去,回来路过宁邑,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赢(ying),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来,随时留心,都没找到一个合意的。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错,我决心跟他去了。”店主得到阳处父的同意,离别妻子,跟着他走了。一路上,阳处父同店主东拉西扯,不知谈些什么。店主一边走,一边听。刚刚走出宁邑县境,店主改变了主意,和阳处父分手了。店主的妻子见丈夫突然折回,心中不明,问道。“你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个人,怎么不服他去呢?你不是决心很大吗?家里的事你尽管放心好了。”“我看到他长得一表人才,以为他可以信赖,谁知听了他的言论却感到非常讨厌。我怕跟他一去,没有得到教育,反倒遭受祸害,所以打消了原来的主意。”店主说。这阳处父,在店主的心目中,就是个”华而不实”的人。所以,店主毅然地离开了他。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金母木公 清·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所云意马心猿,金母木公《西游记》中作‘金公’、‘木母’,比喻孙悟空和猪八戒。”
街谈巷谚 清·昭梿《啸亭杂录·松相公好理学》:“公于召见时,凡民间隐情,街谈巷谚,无不率口而出,毫无隐忌,故人多尼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探手可得 元·曾瑞卿《留鞋记》楔子:“自谓状元探手可得,岂知时运不济,榜上无名。”
德本财末 语出《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字字珠玑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任凭是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会不上一名进士。”
两面光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9回:“凡事不能光做一面,总要两面光。”
咸嘴淡舌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膏火自煎 庄周《庄子 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广见洽闻 唐·杨炯《百泉县令李楚才神道碑》:“雄才壮思,首九奏而和八音;广见洽闻,披五年车而诵三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