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的成语故事


拼音 yán bù yóu zhōng

基本解释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言不由衷的典故

春秋时期,诸侯郑国的实力强大,郑庄公任周朝的卿士,执掌朝廷大权。他凭借自己的势力和地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当时任天子的周平王,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他不得不依靠郑庄公处理郑朝政,却有对号公忌父十分相信,想让他代替郑庄公处理朝政。

郑庄公知道这件事后,对周平王特别不满。周平王非常害怕,赶紧向郑庄公解释说,他没有让忌父取代郑庄公的想法。为了取得郑庄公的信任,他和郑庄公互换人质,让周太子狐到郑国去作人质,而郑公子忽则到周朝来做人质。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去,他的孙子姬林继位。称周桓王。周桓王也想让忌父代替郑庄公当卿士。

掌管朝政。郑庄公知道后大怒,派大夫祭(zhài) 足领兵马,到周朝的温地收割麦子 ,并全部运送到郑国。到了秋天,祭足又带领兵马到周朝成周,把那里的谷子全部割掉,运回郑国。从此,两国之间的关系愈加恶化,彼此间结下了仇恨。

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即使互换人质也是没用的。这是当时的史官对这件事精辟的评论。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遇事风生 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一言一行 清 冯景《今世说序》:“则夫一言一行,传其人之神,何以异是。”
智过万人 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人者为之豪,十人者谓之杰。”
傍人篱落 参见“傍人篱壁”。
蹑手蹑足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三回:“小丫鬟等更蹑手蹑足的在外间收拾那粉盒妆盝,不敢大声说一句话,倒弄得内外静悄悄的。”
富而不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富而不骄者鲜,吾唯子之见。”
系颈牵羊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帝显德佑二年》:“祺读至‘免系颈牵羊’之语,太后泣谓帝曰:‘荷天子圣恩,汝宜拜谢。”
留有余地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他们显然具有‘化大事为小事’的用心,为下一步‘打退堂鼓’留有余地。”
韦弦之佩 《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故佩弦以自急。”
灵心慧齿 清·程羽文《鸳鸯牒》:“蔡文姬灵心慧齿,辱迹穹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