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志常在的成语故事


拼音 měng zhì cháng zài

基本解释 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出处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猛志常在的典故

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泳时不幸淹死了。她死后变成了叫精卫的鸟,常常从远隔千里的西山衔来木石,投到东海里,想把它填平。《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讲:刑天与黄帝争天下,最后被砍了头,扔到常羊山。刑天没了头,就把自己的乳头变成眼睛,把肚脐变成嘴,挥舞着盾牌和斧子,要和黄帝继续战斗。

晋代诗人陶渊明写道:“精卫衔来小树枝想填平东海,刑天死了还挥舞着盾牌和斧子,他们的雄心壮志真是可歌可泣。”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类聚群分 宋·陈亮《回答·上》:“方天地设位之初,类聚群分,以戴其尤能者为之长君。”
邪不压正 曹禺《我对戏剧创作的希望》:“就是邪不压正嘛,最后是正面人物得到了胜利!”
抚躬自问 清 昭槤《啸亭杂录 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今以愚昧,于此获罪,所知为之流涕,路人为之叹息。抚躬自问,为幸多矣!”
低回不已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逐影寻声 《明史·外戚传序》:“在廷诸臣好为危言激论,汰如寿宁兄弟,庸驽如郑国泰,已逐影寻声,抨击不遗余力。”
书声琅琅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贫无立锥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富者田连阡伯,贫者亡立锥之地。”
洋为中用 毛泽东《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意见的批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默默无语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杨御史见苏御史词色不顺,便默默无语。”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元 王实甫《西厢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