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志常在的成语故事
拼音 měng zhì cháng zài
基本解释 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出处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猛志常在的典故
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泳时不幸淹死了。她死后变成了叫精卫的鸟,常常从远隔千里的西山衔来木石,投到东海里,想把它填平。《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讲:刑天与黄帝争天下,最后被砍了头,扔到常羊山。刑天没了头,就把自己的乳头变成眼睛,把肚脐变成嘴,挥舞着盾牌和斧子,要和黄帝继续战斗。
晋代诗人陶渊明写道:“精卫衔来小树枝想填平东海,刑天死了还挥舞着盾牌和斧子,他们的雄心壮志真是可歌可泣。”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打定主意 | 曾朴《孽海花》第七回:“打定主意,就把自己狎妓旷职的缘由,详细叙述,参了一本,果然奉旨革职。” |
| 声音笑貌 | 《孟子·离娄上》:“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
| 言不愿行 | |
| 远求骐骥 | 《晋书·冯跋载记》:“吾远求骐骥,不知近在东邻,何识子之晚也!” |
| 气急败丧 | 茅盾《子夜》十五:“桂长林脸上挂了彩,气急败丧地跑来。” |
| 夏日可畏 | 《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
| 千了百了 | |
| 承星履草 | 晋·葛洪《<抱朴子>自叙》:“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 |
| 磬石之固 | |
| 折券弃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岁竟,比两家常折券弃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