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的成语故事
拼音 shé zhàn qún rú
基本解释 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舌战群儒的典故
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才艺卓绝 | 汉·桓谭《新论·思慎》:“人虽才艺卓绝,不能悖理成行,逆人道也。” |
恃才扬己 | 郭沫若《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屈原那样的人根本值不得纪念的,恃才扬己,诽谤当道,而终于独善其身,消极自杀。” |
移风崇教 | 《韩诗外传》卷八:“移风崇教,生而不杀,布惠施恩,仁不偏与。” |
花攒绮簇 | 明·袁宏道《游记·楞伽》:“骚人逸士之流,狭斜平康之伎,社南社北之儿,花攒绮簇,杂踏山间,不减上方、虎丘。” |
运筹决胜 | 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
山溜穿石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溜穿石。” |
抃风舞润 | 《宋书·孔觊传》:“觊逊业之举,无闻于乡部;惰游之贬,有编于疲农。直山渊藏引,用不遐弃,故得抃风舞润,凭附弥年。” |
饮露餐风 | 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三折:“虽然形状不寻常,饮露餐风易隐藏。” |
拏云攫石 |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厅前多古树,有拏云攫石之势。” |
彻底澄清 | 《北史·宋世良传》:“府君非惟善政,清亦彻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