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成语故事


拼音 shī zhī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基本解释 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出处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典故

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可汉宣帝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后来他按皇命收集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且听下回分解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毕竟史进与三个头领怎地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放浪不羁 《晋书 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强嘴硬牙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花永喜娘们,胆大心尖,强嘴硬牙,老花说不过她,干仗总是吃败仗。”
谦卑自牧 《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轻歌慢舞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如意记·赏月登仙》:“助人间才子佳人兴,轻歌慢舞,任星移斗横。”
东鳞西爪 清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二节:“以上所引,虽东鳞西爪,语焉不详。”
担雪填井 《五灯会元·智海平禅师法嗣·净因继成禅师》:“大似担雪填井,傍若无人。”
扼吭夺食 《元史·陈祖仁传》:“乃欲驱疲民以供大役,废其耕耨而荒其田亩,何异扼其吭而夺其食,以速其毙乎?”
自相惊忧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通忧共患 康有为《上皇帝第二书》:“尝推先王之意,非徒集思广益,通达民情,实以通忧共患,给民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