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的成语故事
拼音 shǐ zuò yǒng zhě
基本解释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始作俑者的典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窃窃细语 | |
| 倾筐倒庋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贤媛》:“王家见二谢,倾筐倒庋;见汝辈来,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 |
| 提名道姓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这里老太太才说这一个,他又来提名道姓的了。” |
| 牛山之悲 | |
| 反老为少 | 《文苑英华·无名氏<七召>》:“既变丑以成妍,亦反老而为少。” |
| 向上一路 | 《碧岩录》第二卷:“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
| 滔滔者天下皆是 | 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
| 一嚬一笑 | |
| 唯力是视 | |
| 横扫千军 | 毛泽东《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词:“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