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缺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ào cán shǒu quē
基本解释 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也作“保残守缺”。
出处 东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抱残守缺的典故
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的小儿子刘歆在汉哀帝时任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他向汉哀帝建议派专人研究《左传》,同行十分不满意,他指责他们因循守旧,抱残守缺,最后被同行联合排挤出京城,只好去做河内郡太守。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未可同日而语 | 宋·苏轼《放鹤亭记》:“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
硬语盘空 | 唐·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 |
同床异梦 | 宋 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 乙巳春书之一》:“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
责有所归 | 明·王守仁《行江西布按二司看守宁府库藏》:“二司掌印官并该道分巡官,不时巡视闸点,毋得视常虚应故事,傥致疏失,责有所归。” |
耳习目染 | 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 |
官仓老鼠 | 唐·曹邺《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也不走。” |
张王李赵 | 《梁书·儒林传·范缜》:“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 |
虎窟龙潭 | 元 汪元亨《沉醉东风 归田》:“怕筑成传说墙,愁扳折朱云槛,急跳出虎窟龙潭。” |
如兄如弟 | 《诗经 邶风 谷风》:“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
秘而不露 | 晋 陈寿《三国志 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