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之无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ù shí zhī wú

基本解释 识: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出处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不识之无的典故

唐朝时期,大诗人白居易从小就聪明过人,据《新唐书》记载他生下的第7个月就能指认“之无”两字,他的乳母百试不差。他给元稹的信证实:“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冠上履下 《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砥厉名号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行。”
天地神明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童贯在马上以手加额,顶礼天地神明道:‘惭愧!脱得这场大难!’”
各个击破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
打个照面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折:“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
文人学士 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中》:“昔之文人学士,平生精力,咸萃兹途。”
患难见知己 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他们说,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
雪中送炭 宋 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鼍鸣鳖应 《旧唐书·李密传》:“豹变鹊起,今也其时,鼍鸣鳖应,见机而作。”
神兵天将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5回:“只见风尽随着宋军乱滚,半空中又是一声霹雳,无数神兵天将,杀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