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同舟的成语故事
拼音 wú yuè tóng zhōu
基本解释 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吴越同舟的典故
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经常交战。一天,在吴越交界处河面的一艘渡船上,乘坐着十几个吴人和越人,双方谁也不搭理谁,气氛显得十分沉闷。
船离北岸后,一直向南岸驶去。刚到江心,突然天色骤变,刮起狂风来。刹时间满天乌云,暴雨倾盆而下,汹涌的巨浪一个接着一个向渡船扑来。两个吴国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起来,越国有个老太一个踉跄,跌倒在船舱里。掌舵的老销公一面竭力把住船舵,一面高声招呼大家快进船舱。另外两个年轻的船工,迅速奔向桅杆解绳索,想把篷帆解下来。但是由于船身在风浪中剧烈颠簸,他们一时解不开。这时不赶快解开绢索,把帆降下来,船就有翻掉的可能,情势非常危急。就在这千钩一发之际,年轻的乘客不管是吴人还是越人,都争先恐后地冲向桅杆,顶着狂风恶浪,一起去解绳索。他们的行动,就像左右手配合得那么好。不一会,渡船上的篷帆终于降了下来,颠簸着的船得到了一些稳定。老艘公望着风雨同舟、共度危难的人们,感慨他说:“吴越两国如果能永远和睦相处,该有多好啊!”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运斤如风 | 金·元好问《续夷坚志·贾叟刻木》:“平阳贾叟,无目而能刻神像……僧说贾初立木胎,先摸索之,意有所会,运斤如风。” |
鸱张蚁聚 | 唐·权德舆《唐故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兼右卫将军南充郡王赠太子少保伊公神道碑铭》序:“晃之谋主苏涣、骑将王明悦,鸱张蚁聚,皆据厄害。” |
削木为吏 |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
个中人 | 宋·苏轼《李颀画山见寄》:“平生自是个中人,欲问渔舟便写真。” |
狗急跳墙 | 《敦煌变文集 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
执法如山 | 清 李绿园《歧路灯》:“本道言出如箭,执法如山,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 |
发凡起例 | 晋·杜预《春秋左传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
三折其肱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
选贤与能 | 《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
以身许国 | 《南史 羊侃传》:“久以淡为死,犹复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