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吓猴的成语故事


拼音 shā jī xià hóu

基本解释 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罚一个;警戒其余。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3回:“俗话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杀鸡吓猴的典故

从前一个耍猴人买了一只不听话的猴子,艺人十分生气,就到市场买来一只公鸡,对它不断敲锣打鼓,公鸡吓呆了,艺人乘机拿刀杀了公鸡,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吓坏了,从此只要艺人说什么或敲锣打鼓,猴子就会毫不含糊地执行艺人的指令。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禹惜寸阴
惊魂夺魄 老舍《四世同堂》:“当一个文化熟到了稀烂的时候,人们会麻木不仁的把惊魂夺魄的事情与刺激放在一旁,而专意到吃喝拉撒中的小节目上去。”
顾复之恩 《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股肱之力 《左传·僖公九年》:“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则以死济之。”
椎埋穿掘 《文选 孙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椎埋穿掘之党,阡陌成群。”张铣注:“椎埋,谓劫杀人而埋之;穿掘,谓发冢而取物。”
后不为例 明·沈德符《野获编·中宫外家恩泽》:“时署部少宰杨时乔力谏不从,上但云后不为例而已。”
互相推诿 明·李贽《焚书·因记往事》:“甚至互相推托,以为能明哲。”
袖手傍观 明·汤显祖《紫钗记·剑合钗圆》:“想起黄衫豪客也,女伴们袖手傍观,英雄拔刀相济。”
粲花之舌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七卷:“此自师粲花之舌耳。然默验人情,实亦为理之所有。”
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西汉·刘向《条灾异封事》:“由此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