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渐防萌的成语故事


拼音 dù jiàn fáng méng

基本解释 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萌:萌芽。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就预防。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杜渐防萌的典故

东汉和帝年代,有个大官名叫丁鸿。他博览群书,能言善辩,而且敢于仗义执言,为此很受大家的敬重。

当时,窦太后主持朝政,她的一班皇亲国戚,依仗权势,干了不少坏事。丁鸿在和帝面前,列数这班人的罪状,并且权衡了利弊得失。

他认为,任何事物在刚开始发生变化时就加以禁止,还比较容易,到后来就难了;如果人在处事上不注意细微的变化,任其发展下去,就很难收拾了。

他还向和帝建议,应该亲自料理朝政,把坏事杜绝在最初的萌芽状态,就可以消灾降福。和帝很快采纳了丁鸿的意见,除灭了这班人,亲自掌握朝政。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指防备祸患在未发生之前。也作“防微杜渐”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捉虎擒蛟 明·无名氏《大劫牢》第三折:“捉虎擒蛟真壮士,好汉声名播四方。”
悲喜交并 《晋书·张轨传》:“奉诏之日,悲喜交并,天恩光被,褒崇辉渥。”
大难临头 庄周《庄子 秋水》:“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知机识变 《旧唐书·尉迟敬德等传》:“史臣曰:‘皆谓猛将谋臣,知机识变,有唐之盛,斯实赖焉。’”
货而不售
消愁释愦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杂艺》:“弹棋亦近世雅戏,消愁释愦,时可为之。”
毕力同心 唐 陆贽《兴元论赐浑瑊诏书为取散失内人等议状》:“毕力同心,共平多难,止土崩于绝岸,收板荡于横流。”
向隅独泣 唐·杜牧《上吏部高尚书书状》:“每遇时移节换,家远身孤,吊影自伤,向隅独泣。”
鸾歌凤吹
病染膏肓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真个崔张不让,命该凋丧,险些病染膏肓,此言非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