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善尽美的成语故事
拼音 jìn shàn jìn měi
基本解释 尽:极;善:好。内容和形式都完美无缺;没有缺点。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
出处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哀公问五义》:“虽不能尽善尽美,必有所处焉。”
尽善尽美的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为了逃避战乱逃到齐国。他因此听到了齐国最美妙的音乐《韶》和《武》。他听后好几天连吃肉都感觉不到肉的味道,并仔细分辨两者的区别。他说《韶》非常完美,《武》也十分优美,但还是有缺点的。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老婆当军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6回:“俺们说话不中听,老婆当军,充数罢了。” |
| 东摇西摆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8回:“只见那边妖妇妖尼,笑吟吟的将拂子东摇西摆。” |
| 忍苦耐劳 | 邹韬奋《萍踪寄语》二五:“这不能说他们没有冒险的精神,更不能说他们没有忍苦耐劳的精神。” |
| 排除异己 |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十章:“孙峻、孙晽兄弟相继专权,更加残暴,排除异己,淫污宫廷。” |
| 安如泰山 | 西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
| 不可名状 | 晋 葛洪《神仙记》:“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
| 点滴归公 | 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那要算是数目最大而且最容易舞弊的一件,却是点滴归公。” |
| 不毁之制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纪》:“而未著不毁之制,惧论报德之义,万世或阙焉。” |
| 成千成万 | 叶圣陶《小病》:“倘若在广大的都城里,聚集了成千成万的听众,教伊当众唱出这很好的歌,该会增进人们彼此之间的了解。” |
| 经武纬文 | 南朝·梁·沈约《棋品序》:“若夫入神造极之灵,经武纬文之德,故可与和乐等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