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鼎绝膑的成语故事
拼音 jǔ dǐng jué bìn
基本解释 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举鼎绝膑的典故
春秋时期,秦武王力气很大,喜欢角斗,争强好胜。国内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均被他任命为达官显宦,经常进行决斗比赛。有一次,秦武王与孟说打赌谁能举起殿前的大鼎,孟说不行。秦武王亲自举鼎,结果折断膝盖骨而死。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胡搅蛮缠 | 清·邵振华《侠义佳人》第一回:“我说的正经话,你不听;胡搅蛮缠的说了这些闲篇儿,谁来听你!” |
| 忠君报国 | 元·郑光祖《伊尹耕萃》第二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 |
| 乡土难离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天瑞》:“有人去乡土,离六亲。” |
| 只字不提 | 冰心《关于男人》:“至于儿女们的出生年月和名字,竟是只字不提。” |
| 自作之孽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44章:“与卖国者言救国,与毁法者言护法……尽王揖唐等自作之草,如何与彼谈判!” |
| 桃李争辉 |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花也则为你不与那繁花争媚,花也则为你不同他桃李争辉。” |
| 默不作声 | 朱自清《不知道》:“固然他有时也可以‘默不作声’,有时也可以老实答道,‘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 |
| 嚎天喊地 |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里边丈母嚎天喊地的哭。” |
| 前功尽灭 | 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策》:“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
| 日莫途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