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头垢面的成语故事


拼音 péng tóu gòu miàn

基本解释 蓬:蓬草;散乱 ;垢:污秽;脏。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

出处 《魏书 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蓬头垢面的典故

北魏时期,回族人封轨为人正直,喜欢学习,对儒家经典特有研究,他十分注意修饰打扮,有个不修边幅的文人说有学问的人都不注重打扮。封轨回答道:“品行好的人更应注重整洁,并不是蓬头垢面的人才能做贤人的。”那人悻悻而归。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官样词章 宋·李昂英《示几用许广文韵》:“官样词章惟典雅,心腔理义要深几。”
逷听远闻
勃然不悦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慎子勃然不悦曰:‘必则滑厘所不识也。’”
蜚蓬之问 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蜚蓬之问,明主不听也。无度之言,明主不许也。”
临机立断 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访得淮扬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英敏多谋,临机立断,运筹足以破鬼夷之算,贾勇足以汗懦将之颜。”
白水鉴心
永劫沉沦
扑作教刑 《尚书·舜典》:“象以典型,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
诸如此比 《宋书·文帝纪》:“又州郡估税,所在市调,多有烦刻。山泽之利,犹或禁断,役召之品,遂及稚弱。诸如此比,伤治害民。”
拙口笨腮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卷三:“咬文嚼字,秀才当行;拙口笨腮,农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