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成语故事
拼音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基本解释 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典故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盘棋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8回:“西门庆还把他强死强活拉到李瓶儿房内,下了一盘棋,吃了一回酒。” |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 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
舌挢不下 | 《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 |
鞭长驾远 | 清 魏源《严公神道碑铭》:“故自古梁州自为一道……距省会远者或二千里,鞭长驾远,稂莠丰茂。” |
扬清激浊 | 《尸子 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
丹凤朝阳 | 《诗经 大雅 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
虎斑霞绮,林籁泉韵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绮,林籁泉韵,俱为文章。” |
隐晦曲折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们可以大声疾呼,而不要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 |
兔头獐脑 | 《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暴敛横征,野皆狼心狗行之吏,卖官鬻爵,朝尽兔头獐脑之人。” |
万死不辞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