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得其反的成语故事
拼音 shì dé qí fǎn
基本解释 恰恰得到相反的结果。形容结果正好与希望相反。
出处 清 魏源《筹海篇 议守上》:“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适得其反的典故
春秋末年,晋国卿士赵鞅是一个不肯荼毒生灵的慈善家,每逢新年,他将百姓进献给他的斑鸠放生,然后重赏献斑鸠的人。有人说他这样做使更多的斑鸠遭到捕杀,劳民伤财。赵简子认为此话很有道理,下令禁止捕捉斑鸠与放生了。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首战告捷 |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斯人寂寞》:“见到了人,人又还健康——母亲觉得朱静芳是首战告捷。” |
| 曳尾涂中 |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
| 参参伍伍 | 唐·李白《采莲曲》:“岸上谁家游冶郎,参参伍伍映垂杨。” |
| 空谷白驹 | 《诗经 小雅 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
| 坐拥百城 | 北齐 魏收《魏书 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
| 眼花心乱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九回:“这厮虽然奸猾,也骗得他眼花心乱了。” |
| 问安视膳 | 《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 |
| 焦唇干肺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顺民》:“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 |
| 有声无气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王禄多说了几句话,渐渐有声无气,挨到黄昏,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
| 蹈常习故 | 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