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鼓而攻之的成语故事


拼音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基本解释 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 《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鸣鼓而攻之的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的季康子主张改革农田制度,承认私人可以拥有土地,想试行按亩征税,他的属下冉求是孔子的学生,就让冉求去征询孔子的意见。孔子反对改变王法,冉求支持季康子的改革,孔子就号召他的其他学生敲着鼓去进攻冉求。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一时半霎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我觑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
南山可移,判不可摇 《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食必方丈 《宋书·刘穆之传》:“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
神算妙计 茅盾《石碣》:“单是替天行道否黄旗上的一个‘天’字,还不够;总得再找出些‘天意’来。这便是吴军师的神算妙计。”
立吃地陷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那钱物则有出去的,无有进来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力不同科 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头昏脑眩 鲁迅《呐喊·社戏》:“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
妄言妄语
仰事俯育 宋·陆游《戊申严州劝农文》:“春耕夏耘,仰事俯育。”
移风改俗 《宋书 乐志一》:“移风改俗,致和乐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