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缶钟惑的成语故事


拼音 èr fǒu zhōng huò

基本解释 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天地》:“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


二缶钟惑的典故

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在《庄子》中讲述“二缶钟惑”的道理:有三人同做一事,一人迷惑则事可成;有两人迷惑,事则不成。现在天下人都迷惑了,高雅的思想进入不了人们的意识,而对低级庸俗的东西感兴趣,就像对缶钟的容量搞不清一样。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颗粒无收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我家今年那租田,自然颗粒无收的了。”
协心戮力 《新唐书·韦陟传》:“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半间不界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4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泛说若是谦辞。然圣人之为人,自有不可及处,直要做到底,不做个半间不界底人。”
升迁荣辱 《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升迁荣辱,身外事耳,吾岂为此?所以然者,我心自有病也。”
燕足系诗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传书燕》:“尔海东来,必经湘中……欲凭尔附书,投于我婿。”
唾手可待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可乘此机会,就好取幽州。若得了幽州,辽国之亡,唾手可待。”
如龙似虎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九回:“云气变幻无穷,倏忽如龙似虎。人情世态,大率相同。”
源远根深 北周·庚信《微调曲》:“水波澜者,源必远;树扶疏者,根必深。”
济世匡时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
旭日初升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