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称好的成语故事
拼音 sī mǎ chēng hǎo
基本解释 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出处 五代·李瀚《蒙求》诗:“司马称好。”徐子光集注:“(后汉司马徽)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
司马称好的典故
汉朝时期,司马徽从不说别人的短处,与人说话时,从来不问别人的好恶,都说好话。一个同乡来问他安否,他回答好。有一个说自己的儿子死了,他也说大好。妻子骂他缺德,别人死了儿子为什么还要说好,司马徽说:“你的话也太好了。”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引绳棋布 | 宋·苏轼《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庐舍道巷,引绳棋布。” |
眉头不伸 | |
贼人心虚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自古道贼人心虚,那赵昂因有旧事在心上,比王员外更是不同,吓的魂魄俱无。” |
心如铁石 | 三国 魏 曹操《敕王必领长史令》:“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 |
文韬武略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
形诸笔墨 | 鲁迅《<出关>的“关”》:“但若形诸笔墨,昭示读者,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却未免象后街阿狗的妈妈。” |
形势之途 |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
五方杂厝 |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 |
言芳行洁 | 清·方文《赠别周颖侯》诗:“言芳行洁师古人,白玉不肯污纤尘。” |
三写成乌 | 清·黄宗羲《辩野史》:“去今五十年,耳目相接,其大者已牴悟如此。向后欲凭纸上之语,三写成乌,岂复有实事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