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的成语故事
拼音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基本解释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处 《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弟子周游列国推销他的仁政,在鲁国碰壁后,他在离开卫国的途中总结在鲁国的经验时,对他的女婿公冶长及子贡等人说:“鲁国执政的人中只有季文子处事不冲动,三思而后行。”弟子们赶紧把他的言语进行记录。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人神同嫉 | 杨玉如《辛亥革命著记》第五章:“虐政密如蛛网,生民坠于涂炭,人神同嫉,天地不容。” |
| 一息奄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七回:“紫鹃等看去,只有一息奄奄,明知劝不过来,惟有守着流泪。” |
| 抽丝剥茧 | |
| 饿鬼投胎 | 欧阳山《苦斗》:“咱们也不嫉妒他人,纵使不一定是个讨债的,也难免是个饿鬼投胎。” |
| 旷日引月 | 宋 朱熹《与黄枢密书》:“旷日引月,不闻进发之期。” |
| 贫病交侵 | 石三友《金陵野史·南京报坛旧事》:“据闻抗战中,何陷身南京,贫病交侵,坚不出任伪职。” |
| 珍羞美味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席上珍羞百味,笙歌两行,自不必说。” |
| 责实循名 | 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自非责实循名,不能彰善瘅恶。” |
| 破烂货 | 巴金《一颗桃核的喜剧》:“我们有的是封建社会的破烂货,非常丰富。” |
| 独胆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