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的成语故事
拼音 sān sī ér hòu xíng
基本解释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处 《南齐书·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弟子周游列国推销他的仁政,在鲁国碰壁后,他在离开卫国的途中总结在鲁国的经验时,对他的女婿公冶长及子贡等人说:“鲁国执政的人中只有季文子处事不冲动,三思而后行。”弟子们赶紧把他的言语进行记录。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水远山遥 | 宋·汪元量《忆秦娥》词之七:“心如焦。彩笺难寄,水远山遥。”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我避不得水远山遥,须有一个日头走到。” |
| 西市朝衣 | 东汉·班固《汉书·爰盎晁错传》:“乃使中尉召错,给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
| 舍死忘生 | 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 |
| 发隐摘伏 | 宋·秦观《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发隐摘伏,敏捷如神。” |
| 蜎飞蠕动 | 《鬼谷子·揣》:“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 |
| 嵬然不动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 |
| 血气未动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 |
| 束缊请火 | 东汉 班固《汉书 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 |
| 濠濮间想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
| 煮粥焚须 | 《新唐书 李勣传》:“性友爱,其姊病,尝自为粥而燎其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