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悬秦镜的成语故事
拼音 gāo xuán qín jìng
基本解释 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出处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咸阳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是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高悬秦镜的典故
传说秦朝咸阳宫中有一面神奇的镜子,他宽四尺,高五尺,正反两面都能照人,人在镜前镜中影子是倒立的,用手按住胸口照镜可以显示五脏六腑,可以看出人体内的病灶,还能看出那些心术不正的人,秦始皇经常用该镜对付身边的人。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唐临晋帖 | 明 陶宗仪《辍耕录 论诗》:“德机诗如何?曰:‘德机诗如唐临晋帖。’” |
| 掩耳盗锺 | |
| 歪嘴和尚 | 陆天明《省委书记》:“说上头的经是好经,就是让一些歪嘴和尚念走了样!” |
| 知情不报 |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知情不报者,与坏人同罪。” |
| 百了千当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普鉴佛慈禅师》:“不如屏净尘缘,竖起脊梁骨,著些精彩,究教七穿八穴,百了千当,向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养。” |
| 出幽迁乔 | 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
| 衔枚疾走 | 宋 欧阳修《秋声赋》:“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
| 无涯无际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5回:“好好的平原旷野,却怎么弥弥漫漫,一望都是白浪滔天,无涯无际,却似个东洋大海。” |
| 求容取媚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旦夕偷幸,求容取媚,不虑远图,莫肯尽心献良计耳。” |
| 知足之计 | 东汉·班固《汉书·强德传》:“德持老子知足之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