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馈十起的成语故事


拼音 yī kuì shí qǐ

基本解释 吃一顿饭的时间要起来十次。形容事务繁忙。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汜论训》:“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一馈十起的典故

大禹因为治水有功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个君主,他告诉百姓要找他办事得敲五种不同的声音,即钟声、鼓声、磬声、召声和绎声。百姓纷纷去找他,他经常是“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热情地听取群众意见。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一厢情原
闭口无言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关胜连忙答礼,闭口无言,手脚无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五回:“一席话说得朱博如闭口无言,只得别去。”
狗盗鸡啼 明·陆采《明珠记·江会》:“函关脱离,又何须狗盗鸡啼?”
铭肤镂骨 唐·令狐楚《代李仆射谢男赐绯鱼袋表》:“铭肤镂骨,不敢殒坠。”
河清难俟 左丘明《左传 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财不露白 明 海瑞《驿传议 无策》:“使客谓有此官银也,廪粮夫马,百计折乾。俗谓财不露白,今露白矣,孰能保群盗仗戈夺之?”
丢下耙儿弄扫帚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7回:“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你一个媳妇,虽然帮着,也是天天‘丢下耙儿弄扫帚’。”
鼓舞人心 汉·扬雄《法言·先知》:“鼓舞万物者,雷风乎?鼓舞万从者,号令乎?”
目达耳通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策考》:“噽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
群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