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逞之徒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ù chěng zhī tú

基本解释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不逞之徒的典故

春秋时期,郑国丞相子驷派人害死郑僖公,拥立五岁的郑简公,把持朝政,因整顿田地疆界及水渠问题上得罪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等。后来司臣、尉止等率领聚集起来的不逞之徒发动叛乱,杀死子驷、子国及子耳等。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悲观主义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投降主义根源于民族失败主义,即民族悲观主义。”
心仪已久 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
胸有丘壑 唐 厉霆《大有诗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
思绪万千
无能为役 《左传·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狡焉思启 《左传·成公八年》:“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
各行其志 《北史·宇文孝伯传》:“尉迟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徙必不免祸,奈何?’孝伯曰:‘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臣为子,知欲何之!且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将焉逃死?足下若为身计,宜远之。’于是各行其志。”
除邪去害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长国姑除邪去害,保忠良重镇关津。”
日中为市 《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人心惟危 《尚书 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