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得咎的成语故事
拼音 dòng zhé dé jiù
基本解释 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辄:就;总是;咎:责备。
出处 唐 韩愈《进学解》:“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动辄得咎的典故
唐朝时期,韩愈学识渊博,被任命监察御史,因反对宦官利用“宫市”敲诈百姓,触怒了唐德宗被贬,后在唐宪宗时调回京城任吏部员外郎,他又因华州刺史之事被贬为国子监博士,他作《进学解》感慨自己:“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溺心灭质 | 语出《庄子 缮性》:“文灭质,博溺心。” |
划地为牢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古人划地为牢,他将棍子划了圈儿,强似划地为牢,假如有虎狼妖兽来时,如何挡得他住?” |
藕断丝连 | 唐 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 |
连三并四 | 老舍《赵子曰》第十九:“赵子曰一声不发,只连三并四的磕瓜子。”又《二马》第四段三:“李子荣拉住马威的手不放,连三并四的说:‘谢谢你!’” |
啼饥号寒 | 唐 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
护身符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是咱前者护身符,今日有权术。” |
车攻马同 | 《诗经·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 |
同心同德 | 《尚书 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黑咕隆咚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1章:“将他关进黑咕隆咚的牲口房里,摘掉包裹他脑袋的汉奸旗。” |
铢两之奸 | 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广汉精于吏务,善为购距,铢两之奸,皆告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