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椽之笔的成语故事
拼音 rú chuán zhī bǐ
基本解释 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出处 唐·房玄龄《晋书·王徇传》:“徇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
如椽之笔的典故
东晋文人王珣从小才思敏捷,胆识过人,20岁时担任大司马桓温的主簿。他经常是口若悬河,下笔成文。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送给他一支像椽子那样大的笔,预感有大手笔的事情要做。第二天果然被叫去为晋孝武帝写祭文。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言九鼎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羊触藩篱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一回:“前无所往,退无所归,羊触藩篱,进退两难。” |
好了疮疤忘了痛 | |
风移俗易 | 汉·班固《答宾戏》:“因势合变,遇时之容,风移俗易,乖迕而不可通者,非君子之法也。” |
不生不灭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9回:“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阋墙谇帚 | 梁启超《新民说》:“若是者,虽未见其阋墙谇帚,我知其家必不治。” |
三瓦两巷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9回:“平昔在三瓦两巷行走耍子,捣子都认认的。” |
笼鸟槛猿 | 唐 白居易《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诗:“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
峥嵘岁月 | 宋 廖行之《沁园春 和苏宣教韵》词:“峥嵘岁月,分阴可惜,一日三秋。” |
发怒穿冠 | 三国 魏 曹植《鼙舞歌五首》之五:“张目决眦,发怒穿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