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虑一失的成语故事
拼音 qiān lǜ yī shī
基本解释 失:错误。指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到的地方。
出处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千虑一失的典故
春秋时期,齐国相国晏婴为人正直为官清廉,生活非常俭朴。齐景公手下人亲眼目睹晏婴的贫困生活,就向齐景公汇报。齐景公派人送去千金给他接待宾客用。晏婴百般推辞不受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史无前例 | 清 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抄》:“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门垂翅竟何因?百年记注无前例,万事枢机有要津。” |
| 新益求新 | 清·王韬《练水师》:“西国船制,日有变更,精益求精,新益求新。” |
| 家家户户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光阴似箭,不觉残年将尽,家家户户,闹轰轰的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欢耍子。” |
| 捷足先登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
| 天壤之别 | 晋 葛洪《抱朴子 内篇 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
| 要言不烦 | 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可谓要言不烦也。” |
| 误入歧途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弟子方可日渐精进,不致误入歧途。” |
| 化为乌有 | 宋 苏轼《东坡诗 卷十五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
| 鸥鸟忘机 | 唐 陆龟蒙《酬袭美夏首病愈见招》诗:“除却伴淡秋水外,野鸥何处更忘机。” |
| 弹冠振衣 | 语出《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