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礼之训的成语故事


拼音 shī lǐ zhī xùn

基本解释 子女遵承父亲的教诲。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诗礼之训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生下儿子伯鱼后,十分关心他的教育,一次见儿子从庭前走过,就问他学过《诗经》没有?伯鱼回答没有,孔子说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伯鱼立刻去读《诗经》。后来,孔子又要求伯鱼学《周礼》、《仪礼》等著作。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年事已高 《南史·虞荔传》:“卿年事已高,气力稍减。”
时诎举赢
七步之才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圈牢养物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
不牧之地 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回肠百转 欧阳予倩《梁红玉》第三场:“思既往想将来回肠百转,大丈夫处乱世,要力任艰难。”
一沐三捉发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门庭如市 晋 袁宏《后汉纪 光武帝纪八》:“广通宾客,门庭如市。”
敢想敢说 谢觉哉《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敢想、敢说也是一种斗争。首先要和自己的旧思想作斗争。”
靡颜腻理 战国楚·宋玉《招魂》:“靡颜腻理,遗视绵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