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之势的成语故事
拼音 dǐng zú zhī shì
基本解释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出处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鼎足之势的典故
公元前203年,汉将韩信灭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自立为王,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跟随刘邦最多也只能封为诸侯。韩信不听蒯通的意见,最后被吕后诱杀。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短见薄识 | 元 无名氏《马陵道》楔子:“庞涓久后得地呵!此人是个短见薄识、绝恩绝义的人。” |
| 总总林林 | 唐 柳宗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 |
| 龙韬豹略 | 明 宋濂《走笔送金贤良》诗:“蛋雨蛮烟十年梦,龙韬豹略一生心。” |
| 膝下犹虚 | |
| 丽藻春葩 | 唐 冯贽《云仙杂记 粲花》:“李白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时号李白粲花之论。” |
| 鸣野食苹 | 《诗经 小雅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
| 国家栋梁 |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真乃国家栋梁。” |
| 一十八层地狱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
| 拟人必以其伦 | 唐·刘知畿《史通·叙事》:“洎乎中代,其体稍殊,或拟人必以其伦,或述事多比于古。” |
| 七高八低 |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三回:“独自一个,在这七高八低的小路上,一脚绊一脚的望前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