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而杀的成语故事
拼音 bù jiào ér shā
基本解释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不教而杀的典故
春秋时期,56岁的孔子担任鲁国的大司寇,他上任时颁布了三大法令,实行实价买卖,男女分道而行,款待外国人。当时少正卯出来反对被抓,手下问孔子杀不杀,孔子一向推行“仁政”,主张教育,认为“不教而杀谓之虐。” 就把他抓入牢中。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可乘之隙 | 宋 晁补之《上皇帝论北事书》:“当是时,皆有可乘之隙,而中国不取。” |
博学笃志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连锅端 | 陈忠实《白鹿原》第29章:“弟兄们下山后,连锅端进炮营不拆伴儿。” |
无尽无穷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5回:“你等是闲乐神仙,怎的也来受此苦恼。你也不知吾所练阵中无尽无穷之妙。” |
颖悟绝人 | 明 宋濂《元史 铁木兒塔识传论》铁木兒塔识,字九龄,国王脱脱之子。资禀宏伟,补国子学诸生,读书颖悟绝人。 |
遮羞布 |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其实她没什么好怕的,别说身上还有块遮羞布,就是一丝不挂,再眼尖的观众也看不着什么。” |
临危制变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 |
爱富嫌贫 | 元 施惠《幽闺记 兄弟弹冠》:“你道如何?爱富嫌贫,岳丈倚强凌弱。” |
多面手 | 王朔《刘慧芳》:“亚茹:‘你还真是多面手。’” |
周游列国 | 曹余章《上下五千年 孔子周游列国》:“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