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不容辞的成语故事
拼音 yì bù róng cí
基本解释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义不容辞的典故
东汉时期,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大举进攻孙权与刘备。赤壁之战大败而归,经过休整又一次亲率大军南下伐吴。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谋士张昭认为必须联合刘备,请刘备出兵共同抗曹,刘备是东吴的女婿,抗曹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别生枝节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现在人心皆惑,稍一宣扬,诚恐别生枝节,当遵谕格外秘密。” |
| 大肆厥辞 | 明·刘基《〈宋景濂学士文集〉序》:“先生不分至高,极天下之书无不尽读,以其所蕴,大肆厥辞。其气韵沉雄如淮阴出师,百战百胜,志不少慑。” |
| 不以辞害志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
| 正正经经 | 清·李渔《怜香伴·狂喜》:“哄我正正经经听了半日,只说当真,原来又是说笑。” |
| 排除万难 | 毛泽东《愚公移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
| 同尘合污 | 明·李贽《藏书·大臣传·狄仁杰》:“同尘合污,与世委蛇。” |
| 螳臂自雄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若螳臂自雄,鹅痴不逊,天兵一下,玉石俱焚。” |
| 国尔忘家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
| 入室弟子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 五言长城 | 《新唐书·秦系传》:“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