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斩后奏的成语故事
拼音 xiān zhǎn hòu zòu
基本解释 斩:杀头;奏: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出处 《新五代史 梁臣传 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
先斩后奏的典故
窦天章为了换取上京赶考的路费,把女儿窦娥抵押给蔡婆婆做童养媳,10年后窦娥的丈夫去世,地痞张驴儿想霸占窦娥,诬陷她毒死他的父亲。窦娥被官府断案不明斩杀。6年后深受皇帝信任有先斩后奏之权的窦天章为女儿伸了冤。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发人深思 | 京夫《手杖》:“虽平平淡淡,却颇发人深思,让人牵肠动情。” |
跃跃欲试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席说,说得唐儿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
西学东渐 | 《尚书·禹贡》:“东渐于海。” |
惊心悼胆 | 清 章炳麟《新方言 释言》上卷:“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悼胆。” |
末大必折 |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
声驰千里 | 晋·皇甫谧《高士传》:“段干木贤者也,不趋势力,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 |
经国之才 | 晋 葛洪《抱朴子外篇 自叙》:“一时莫伦,有经国之才。” |
湖海飘零 | |
欲速则不达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踉踉跄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头重脚轻,对明月眼红面赤;前合后仰,趁清风东倒西歪。踉踉跄跄上山来,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回寺去,如出水之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