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成语故事


拼音 xiǎo shí liǎo liǎo,dà wèi bì jiā

基本解释 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指人少年时聪明,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东汉时期,10岁的孔融去拜见大名鼎鼎的河南太守李元礼,以李元礼亲戚的名义求见。李元礼不认识他,他则把老子与孔子的后人关系扯为亲戚。太中大夫陈韪讥笑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即反唇相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生荣死哀 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嘉言懿行 清 方苞《先母行略》:“几二十年,每作,昼夜语不休,然皆幼所闻古嘉言懿行及侍父母时事,无涉鄙倍者。”
跑马观花 语出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见物不见人
临噎掘井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溺者不问坠,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敦本务实 明 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二三子不思敦本务实,以眇眇之身,任天下之重。”
画荻丸熊 宋 欧阳修幼时,母郑氏以荻画地教子读书。唐 柳仲郢幼嗜学,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脑。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 古文十弊》:“抑思善相夫者,何必尽识鹿车鸿案?善教子者,岂皆熟记画荻和丸?”
磨杵成针 明 杨慎《七星桥记》:“矢磨杵成针之志,徼折梅寄慲之灵。”
物至则反 西汉·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
临危致命 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