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缄其口的成语故事
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基本解释 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出处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三缄其口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到周朝的首都去参观周王的祖庙,祖庙在当时是很神圣的地方,一般参观者必须保持沉默。孔子看到庙堂大殿右边的台阶前有一个铜人,铜人的嘴上封了三道封条,在背上还刻着字:“这是古时说话最小心谨慎的人。”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行迹可疑 |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甘之若素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九回:“少奶奶却从来没过半句怨言,甘之若素。” |
东走西顾 | 《古诗源》卷三:“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
叮叮当当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猛听得山下叮叮当当的响声,顺风吹上山来。” |
天不怕,地不怕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老爷小时何曾像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 |
情投契合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两下挑灯对坐,彼此倾心吐胆,各道生平志愿,情投契合,遂为至交。” |
心寒胆落 | 元·无名氏《抱妆盒》楔子:“每每怀藏袖中,携之出入,以此在朝官员,见俺无不心寒胆落。” |
说来道去 | 周立波《桐花没有开》:“一大伙人,你一句,我一句,说来道去,搞得好几个生产组长也五心不定,都不开口了。” |
事无三不成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常言道,事无三不成,你进洞两遭了,再进去一遭,管情救出师父来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