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顺的成语故事
拼音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基本解释 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正言顺的典故
春秋时期,子路问孔子:“卫君想请你帮他理政,您将先做什么?”孔子说:“先正名分。”子路说:“老师,您太迂腐了,名分有什么好正的?”孔子说:“你真鲁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教化不兴,教化不兴则刑罚不当,刑罚不当则老百姓不知所措。所以要先正名”。后以“名正言顺”谓作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兴师见罪 | 明·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今有沛公无礼,他先入关中,封秦府库,改秦苛法,某欲兴师见罪。” |
言之有礼 | |
一尘不缁 | 明·宋濂《贞白堂记》:“堂下种梅花数树,当霜雪严沍之际,众芳摇落,而是花独翘然,散而为春妍冰玉,其葩一尘不缁。” |
权时救急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而浮秉征伐之任,欲权时救急,二者皆为国耳。” |
不达大体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袁绍不达大体。” |
横发逆起 | 宋·岳珂《桯史·丹棱巽岩》:“吉凶祸福,横发逆起,有不可知,将合于道,其惟权乎。” |
甘心为伍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传》:“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
愀然无乐 | 《荀子 修身》:“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
怫然而怒 | 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我怫然而怒。” |
乘桴浮海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