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顺的成语故事
拼音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基本解释 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出处 春秋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正言顺的典故
春秋时期,子路问孔子:“卫君想请你帮他理政,您将先做什么?”孔子说:“先正名分。”子路说:“老师,您太迂腐了,名分有什么好正的?”孔子说:“你真鲁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教化不兴,教化不兴则刑罚不当,刑罚不当则老百姓不知所措。所以要先正名”。后以“名正言顺”谓作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村野匹夫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 |
| 拿刀动杖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今昔的情形不同,不怕她远走高飞,拿刀动杖。” |
| 欺以其方 | 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
| 丢卒保车 | 京剧《龙江颂》第一场:“为了堵江救旱,我们是会损失一些,这照我们下棋的说法,就叫做‘丢卒保车’。” |
| 南船北车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六回:“但恐宦海萍踪,南船北车,又在不定耳。” |
| 广庭大众 | 秦·孔鲋《孔丛子·公孙龙》:“尹文曰:‘使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侮而不敢斗,王将以为忠乎?’ |
| 千乘之王 |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夫千乘之王。” |
| 销魂夺魄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盐商富贵奢华,多少士大夫见了就销魂夺魄。” |
| 生意盎然 | |
| 发植穿冠 | 《淮南子 泰族训》:“荆轲西刺秦王,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瞋目裂眦,发植穿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