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样画葫芦的成语故事


拼音 yī yàng huà hú lú

基本解释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出处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依样画葫芦的典故

宋朝初年,翰林学士陶谷自以为文笔高超、才能出众,想好好表现一下升职,他劝宋太祖重视文字工作。赵匡胤以为他的工作只是抄写而已,说是依样画葫芦。陶谷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在住处墙上题诗:“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公明正大 清·陈确《翠薄山房帖》:“若一本于公明正大之心,则岂直如此而已。”
不可揆度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赴东海而死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彼则肆然而为帝,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偃旗仆鼓 宋·苏洵《权书·法制》:“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
徬徨失措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母亲只气得面白唇青,一句话也没有,婶娘也是徬徨失措。”
放言高论 宋·苏轼《荀卿论》:“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
呼应不灵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起初不过有点呼应不灵;到得后来,渐渐的这个官竟像他二人做的一样。”
削发披缁 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发披缁,便是释牟尼佛。”
龙睁虎眼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5回:“他家一门都是龙睁虎眼的脚色,只有三老还是个盛德人。”
却病延年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修真养性,服食导引,却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