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暮改的成语故事


拼音 zhāo lìng mù gǎi

基本解释 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出处 汉·鼌错《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朝令暮改的典故

西汉文帝时期,官僚地主等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农民生活极其困苦,很多人破产逃亡,太子家令晁错写《论贵粟疏》上书给皇帝,提出打击商人投机倒把的行为,限制官僚地主对农民的盘剥,提出政策稳定,不能朝令暮改,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弱不好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长亦不改,不知其他。”
喷血自污 明·张居正《答操江胡玉吾》:“窥窃虚名,而不自知先陷于大群之罪,所谓喷血以自污,求名而不得,可恶也,亦可哀也。”
日不我与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然日不我与,曜灵急节,面有过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名卿巨公 宋·欧阳修《<江邻几文集>序》:“自明道、景佑以来,名卿巨公,往往见于余文矣。”
本末源流 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十年之后,年谷复孰,而陈积有余。是无他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大中至正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食日万钱 《晋书 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洞隐烛微 清·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学师]谓[马建忠]能洞隐烛微,提纲挈领,非徒钻故纸者可比。”
不忘母训
守节不移 西汉·刘向《新序·节士》:“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鈇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