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民倒悬的成语故事


拼音 jiě mín dào xuán

基本解释 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解民倒悬的典故

战国时期,齐国的公孙丑向孟子咨询治国之道,希望他到齐国当政,或许功绩会超过管仲与晏子。孟子分析了齐国的形势,希望齐王能够推行仁政,让饱受战乱的人们修养生息,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人们觉得仁政就像把他们从倒悬中解脱一样高兴。


更多成语


※※※成语推荐:※※※

成语 历史出处
神怒人怨 《晋书·殷诰传》:“神怒人怨,众之所弃。倾危多忧,将及社稷。”
鼎折覆餗 《周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一世之雄 宋 苏轼《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不服水土 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水土。”
茫然若迷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2回:“弟前日闻先生正论,因久溺其说,锢蔽已深,竟茫然若迷,莫指一语。”
四战之国 《商君书 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史记 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
造端倡始 《说郛》卷八五引宋·张商英《护法论》:“何暇更从无明业识造端倡始,诱引后世阐提之党,背觉合尘,同人恶道,罪萃阙身。”
避迹违心 清 陈确《答张考夫书》:“其为荆公与非荆公,亦难逃后世之公,某万不敢避迹违心,以负兄夙所教督之意。”
百无一失 唐 裴铏《聂隐娘》:“(隐娘)一年后刺猿穴百无一失。”
嘴清舌白 茅盾《子夜》八:“连这毛丫头也来放肆了……想烫坏我么?料想她也不敢,还不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么?你给我一句嘴清舌白的回话。”